最近想得最多的,但是却得不出什么结论的——朋友之于我。
导火索,是在想在一起的两个人之间的那种连系是什么?
如果是恋爱的两个人,又是什么,可以让他们确信地走下去,一辈子相守?是爱情?是责任?是吸引力?是需求?这样去说,乱乱的。我得找出一条路来。
所以,先不管我自己怎么想,问了很多人。
没有恋爱的WH说是需求,如果碰上了符合,或者接近你之前假想的一个形象,那么就算是基本符合了你的需求。——但是这种需求,从根本上来讲,难道不算是自私么?因为有需求在先,那么,在符合这种需求的前提下,你是安全的,是受益的。如果考虑两个人,即是说,相互之间都有达到对方意识里或者潜意识里的需求的能力,以及这样的现实。那么,除开外在,这不就成了一种直接的供求关系?
很多人都说需求。那么还有一条线可以想,如果达到某一需求,又产生另外的需求,从此连绵不断,由此变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索求——当然,由此也会产生更多的问题。
有BF的ZM说,她跟BF都比较传统,恋爱到现在,肯定不像最初那样有那么多的激情,而且现阶段也很特殊,BF奋战在考场上,自己只能在一旁陪着他。也许热情不似以前,但责任,以及信任,可以让他们继续走下去,而且,最重要的是,对方已经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我很开心听到最后这样的话,对于恋人来讲,接纳对方,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理解、牺牲、容忍、谅解、成长,这样的过程让彼此的生活有了交集,感情也会愈加稳固。
AT说,两个人生活比一个人生活更容易些。——容易一词说得太含糊,不过,这蛮像经济学上分析爱情和婚姻的一句话,“两个人婚姻生活的成本降低了其各自独自生活的成本”。可能乍听这话,觉得没有人情味。再一想想,也许不光是经济成本,还有精力的、情感的、时间的…也许… 还得再想…
……
如果从马斯洛人类需求金字塔理论来说,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那么,当你找到一个算的上是你合适的、符合你需要的人之后,你的需求又会有怎样的变化?还是说,当你找到这样一个人之后,某些需求才会就此实现?
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那么,找一个人一起过日子,说需要安全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这仅高于生理需求。那么之后,你要跟这个人有很好的沟通,这种沟通也是你所期待的,可以带给你愉悦的心情,可以帮助你度过难关,可以跟你一起组建一个家庭(…怎么突然想到这点?家庭?难道是因为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组成单元所以就必不可少?可是,可不可以不一定要组建家庭?)尊重的需求还好理解,但是后面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跟之前我所听到的回答里的需求意义有些不一样。(再想想…)
既然说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要多,那么,实现自我的途径中,有个人陪着你只是一方面。
然而,我所期待,或者我最愿意去承认的二人关系中最难得的特征就是相互促进式的自我提高。而不仅仅是相互陪伴。
很多人谈及恋人相处中的容忍、让步、牺牲、改变,但我觉得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经历了这些之后,能够达到的是两个人的转变能让两个人的关系更加亲密,更加信任彼此,能从中寻找到更真实的自我,而不是越来越远离自我,让抱怨拉大彼此隐形的距离。
随性、自由、空间、真诚、信任、支持、创造、进步…
我在想像某种关系…
————————————————————————————
好像扯得很远了,不是要说朋友么…(汗…)
我觉得自己之前对朋友太随意了,以为他们将一直在我身边。
所以,当有一天,发现再也找不到那位友人了,有了悔意;发现原来跟某位称了很久朋友的人再也找不到那种默契了,有了迟疑。
当然,发现还有些朋友,一直在身边,真是幸事。
我还是比较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的,也许一开始并不会有一个很清晰的结论,但是靠直觉来的最初的印象还是很准的。有的时候在之后的交往因为种种淡掉了那直觉,但最后当某事发生的时候,联想起那种直觉就知道自己的准确了。
所以,要相信自己。
也只是想说或许爱情的源头是心里那种懵懂的需求意识,真正达到契合的是两个人彼此需要的契合,而这种需求并不能成为两个人爱情成长的源动力,也就是说,两个人爱了,或许就无关需求了吧…陪伴和成长,我心里的完美…
我是说明明看到你说的是朋友,怎么进来以后变成说男女朋友了*-*呵呵,于我而言朋友大于恋人不过近来常常听见几个朋友旁敲侧击地告诉我即使随性,友情也是需要时不时浇灌的